众所周知,民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仅仅38年时间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硝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在华夏大地燃烧了八年之久。而国内,先有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轮流做庄、换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继之国共两党时合时分,而从社会意识形态看,既有封建主义的阴影,又有资本主义的喧闹,还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复杂堪称空前而绝后,其中的精彩与无奈都凝结在当时档案文献中,这些文献档案都是历史的见证。但现在这样一批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正面临着加速损毁的严峻现实,中国文献历史有出现“民国断层”的危险。国家图书馆有关专家提出 “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民国文献将在100年内消失殆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
这一方面是由于民国时期传统选料和工艺已不能满足社会大大增加的用纸需求,这一时期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制浆工艺落后,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导致纸张酸性强。纸张的酸性是影响纸制文献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据国图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馆藏各类、各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民国文献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况最为严重,纸张pH值均低于四点五,这意味着民国文献的损毁速度将大大加快。目前中度以上破损比例已达九成以上,而民国初年的文献已百分百破损,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已经不能或难以提供阅览,有的已经完全失去机械强度,一触即破。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部分文献档案作为当权者争夺的见证,为了不留下历史的罪证,大部分文献档案被各种职权部门葬身于战火硝烟,留下的一部分,由于保管经费与人员的有限,许多民国档案文献遭遇洪水、霉菌、潮湿、虫咬等因素的侵害,这些都加速了民国文献档案的老化和损毁。
客服电话:020-84178458
客服QQ:1123585746